搜索
您想要找的

当汉服邂逅思政课:新市古镇创出文旅融合新范式

2025-04-1510


近日浙江德清蚕花庙会在古镇新市盛大启幕。庙会舞台上,一场由00后大学生领衔的行走思政课正掀起文旅新风暴。上海建桥学院时尚传播系师生以汉服为媒,在这千年水乡开启了一场60分钟的国风表演秀,将非遗文创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魅力汉服演绎和非遗集市文创创作,完成中华文化DNA的优雅转录和输出。


汉服秀成“思政课堂”,点燃浙江新市蚕桑文旅热


蚕花庙会上,上海建桥学院时尚传播系师生以汉服大秀开启别样思政实践。新市古镇的国风雅韵大秀中,学子们化身轻盈优雅佳人、翩翩公子,呈现了以国风歌舞、汉服走秀为主的精彩表演,在青石巷陌间展示传统服饰美学,助力千年蚕乡释放文旅新动能。除了身着华裳表演的同学,还有其他闻传学子手举相机化身摄影师,捕捉精彩瞬间。大家都从自己演绎的传统服饰、自己捕捉的镜头,感受着中国华服文化的魅力。

 


作为江南桑蚕文化活态传承典范,德清以蚕妇著书,童子诵骚的文化底蕴著称。德清新市古镇的蚕花庙会是杭嘉湖地区最为盛大的节庆民俗之一,已经持续举办27年。庙会也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湖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荐项目。活动中,师生们深度参与非遗集市推广,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创体验,推动文化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


据浙江新市文旅局数据显示,蚕花庙会三日客流突破22万人次,同比激增25%,创历史新高。在这场传统与潮流的双向奔赴中,上海建桥学院00后学子与千年古镇的化学反应成为变量之一,当非遗文创遇见行走课堂,25%的客流增幅不仅印证文化赋能的乘数效应,更直接撬动消费市场,构建起“青春创意+古镇文脉”的产教融合新范式。


“产学研创”项目 实战践行阶梯式人才培养理念


作为活动支持单位,此次展演活动中,时尚传播系不仅助力德清非遗活化、传统民俗文化,更以实战赋能打通了产学研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主任覃卫萍揭秘了让文化传播教学真正嵌入产业链条“破壁”密码:此次受邀参加当地政府和时尚媒体NYLON尼龙举办的蚕花庙会尼龙国风社团节,是时尚传播系为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在摸索“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协同发展过程里,寻求产教融合合作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可能性,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通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与时尚媒体的深度协同,让课程展示直接转化为古镇文旅局的决策方案,传统民俗活动已成为学生锤炼策划、传播、执行能力的综合实践平台。



国风雅韵大秀编导覃芳萍老师训练学生过程中,也感受到:“本次师生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近距离感受到汉服的博大精深,每一件汉服都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每一针每一线都编织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这不仅仅是民俗活动,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参与学生表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更坚定了传承创新的使命担当。文化传播就产生了情感共振,而这种青春叙事正重构文旅生态,形成文化赋能-模式创新-经济转化的良性循环。


对时尚传播师生而言,更是独树一帜的“行走的思政课堂”、“行走的专业课堂”。新闻传播学院徐磊书记在指导展演时强调这既是行走的专业课堂,更是生动的思政课堂。时尚传播系的同学们能够在这场活动中,体会德清的千年丝韵文化,并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文化自信已内化为真切的生命体验。




浙江德清新市古镇蚕花庙会盛大启幕也吸引了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铁春、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钟新章、湖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有娣等领导出席。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  (部分图片来自尼龙杂志官方摄影)


热点新闻